圖片來源:http://www.vam.ac.uk/images/image/1670-popup.html,攝於1856年
美術館最近的展覽是有關攝影 於是也辦了相關的工作坊
名為「古典風華再現-蛋白相紙(Albumen Prints)研習營」
親自體驗19世紀末的古老工藝
蛋白相紙 或說蛋白印相法 它是一種能將負片相紙大量複製成正片的方式 1850年由法國人艾沃拉德Louis Désiré Blanquart-Evrard發明,是第一種規模化生產的用於負片印相的相紙 這種工藝在1860-1890年達到高峰 後來逐漸式微。
當今我們能看到19世紀的照片 幾乎都是蛋白相紙
光在1866年 英國就消耗了600萬顆雞蛋
主要原料千萬不要懷疑 就是雞蛋
步驟簡單來說就是先將紙的表面塗滿蛋白(Albumen) 然後再上感光乳劑 再將負片覆蓋在紙上
然後曬個2~3分鐘 感光劑因陽光會發色 此時再使用定色劑 然後沖水1小時 即大功告成
事前主要準備材料如下:
一、蛋白相紙材料
1.雞蛋10個,去除蛋黃留下蛋白
2.氯化銨(Ammonium chloride) 15g (可用鹽巴代替)
3.冰醋酸(Acetic glacial acid) 2cc (可用白醋代替)
4.蒸餾水 15cc (可用一般水代替)
5.Kodak去水漬劑(photoflo) 2滴 (增滑劑,可省略)
6.檸檬酸鈉(Sodium citrate) 15g (保存劑,可省略)
7.水彩紙---推薦義大利水彩紙(法布里亞諾紙Fabriano)or法國水彩紙(卡森紙Canson)
二、感光乳劑
1.蒸餾水 80cc
2.硝酸銀(Silver nitrate) 20g
3.濃度6.5%~7%的重酪酸鉀(Potassium dichromate) 2滴 (增加顏色對比,可省略)
在100cc的感光乳劑中,水80%,硝酸銀20%,可依此比例做增減調配
三、定色劑
硫代硫酸納 俗稱海波(Sodium thiosulfate)
四、其他工具
1.塑膠水盤
2.玻璃版(A4大小)
3.負像膠片
一開始要先擁有放大的負像膠片 可以利用軟體製作然後用列表機輸出透明膠片
建議使用對比強烈的照片 畫面不要有太多白色最佳
負像膠片上課前老師就已經幫我們先列印出來了
原圖是這張 天后宮的天井
然後接下來是製作蛋白相紙
首先 準備個大碗公 把雞蛋的蛋白和蛋黃分離 只留下蛋白 蛋黃料理請參考強者食譜:蛋黃培根麵、蛋黃千層糕、蛋黃酥
然後把蛋白和蛋白相紙材料中的前6項作混合 然後攪拌30分鐘以上 這時候碗內會呈現發爐情形
接著放進冰箱至少1天以上 放置時間越久 聽說效果越好
從冰箱取出時碗公表面可能會有白泡 把它們通通挖掉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alternativephotography.com/process_albumen_paper.html
然後準備個瓶子 瓶口套上棉布(過濾用) 將碗中的蛋白混合物倒入
基本上顏色還會是蛋白樣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alternativephotography.com/process_albumen_paper.html
當然這個混合物我們不用準備...不然課程就變2天1夜了
然後拿出準備好的水彩紙 老師推薦我們使用法國水彩紙與義大利水彩紙
其實任何紙類都能當相紙 不過製作過程的最後會需要沖水 如果紙太薄會容易被沖爛
但是若太厚 感光劑會被紙吸乾
所以推薦的紙張厚度大概在250磅在300磅之間
接下是重要的工作 將蛋白混合物塗抹在白紙上
塗的方式當然有很多種 一般來說是用漂浮的(floating)
就像這樣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cpc.moor.dial.pipex.com/Page2aa.htm
不過並不是整張紙泡在蛋液中 讓紙的表面都有沾到就可
所以只需要沾上薄薄一層就可以了
另一個要注意的地方是 要避免任何泡沫附著在紙上
所以可以先隨便拿一張白紙用上圖的手法抹過盤中蛋液 把泡沫吸取起來
若還是有氣泡 可以用牙刷或是牙籤戳破
另一種方式就是用軟毛刷 越軟越好
輕輕的塗上一層就好 記得要平均+去除氣泡
然後利用垂吊的方式風乾 如果不急著曝光 這張紙可以保存一段時間
可以開外掛用吹風機加速風乾 可是太燙蛋白會不會熟我就不曉得了..
風乾之後 緊接著上感光乳劑(100cc的比例約為20%硝酸銀,80%的水)
感光乳劑碰到光就再見了 所以記得要把燈全關了 點一盞小夜燈即可
用細緻的毛刷塗抹
感光乳劑的塗抹就要比蛋白多很多了(同一個位置大約刷3次)
如果太少會沒有影像 但是也別太多 不然影像中白色的部份就不會是白的
刷好之後一樣要等風乾 可別拿到陽光下曬阿
一樣可以用吹風機開加速
然後拿到陽光下曝光 如圖
先照圖中的方法疊好 等放到定位後再把報紙打開
不過曝光的方式應該很多 此方式僅供參考
開始慢慢變色 蛋白相紙是咖啡色為發色
逐漸有相片的樣子了~
陽光直射下 大約曝光3~5分鐘即可
如果是陰天 大約要一整個下午
曝光後進行第一次的沖洗 用清水沖洗大約5分鐘
然後使用硫代硫酸納(俗稱海波)進行定色
硫代硫酸納和水的比例1:9做調配 為定影液
把第一次沖洗完的相紙 放入此溶液中做5分鐘的浸泡
然後再進行第二次的清水沖洗
第二次需要沖洗1小時以上
這也是為什麼要挑稍有厚度的紙 不然會被沖爛
經過漫長的沖洗過程 將將~大功告成
照片中的4點鐘方向有一處不自然的白塊
那是因為沒有上到蛋白
那如果感光乳劑塗的不夠多 就會變這樣色調過淡
中間顏色較深是塗抹時的重疊部分
如果蛋白+感光劑塗抹的好 出來的成果就會很好看
照片真的是用"洗"出來的
150年前的人們就是用這種克難的方式複製照片
雖然有點不可思議 但是很有效
今天教學的部份算是最快最省略最隨便的自我感覺良好方式
其他更詳細的流程 可以參考這篇歪果仁Chad Jarvis寫的文章
題外話 其實當時還有一種工法 叫白金相紙(Platinum prints)
1830年,德國人Ferdinand Gehlen和Johann Wolfgang Dobereiner 發現氯鉑酸鉀和草酸鐵混合可製成感光紙
氯鉑酸鉀就是含鉑(俗稱白金)的化合物 因此這種沖印方式相當昂貴 一張A4大小成本約4000元
但是成果相當細緻 而且一張相片可以放上500年之久 足以當傳家寶
1860年的林肯照 百年如一永留傳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leelibrary.org/lincolnportrait.html
除了蛋白、白金 其實還有很多古典沖印法
還有氰版顯影(Cyanotype或稱藍曬法)
相關歷史
教學1
教學2
博客來有賣整套古典技法的教學書籍 =>點我
有興趣在家動手做做 也挺有趣的哩~
參考資料:
http://imagecoffee.net/cipdb/cipdb.asp?id=45
http://www.alternativephotography.com/process_albumen_paper.html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Albumen_print
http://wp.2nono.com/?p=1417
白金相紙:
http://forum.photosharp.com.tw/FORUM/ArticleList.aspx?ForumId=4&TopicId=73983
http://www.ttii.com.tw/index/Business_information/Platinum.htm
http://www.alternativephotography.com/wp/history/platinum-palladium-history
http://sweetpotato1224.pixnet.net/blog/post/7427119
留言列表